《苏州地名传说》
《序》
-------潘君明
苏州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自古及今,无论在城市还是集镇,甚至偏僻乡村,都有民间传说流传。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的体裁之一,是关于事物的命名、起源、性能、功用等传奇性的民间口头创作,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地名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历史地理和风土民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地名传说,就是地理实体名称的故事。这个地名是怎样产生的,依据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这些在传说中有所叙述,讲得头头是道。地名传说含自然、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民间传说中最为普遍的,为大众所喜欢。一般来说,长者对于当地的地名非常熟悉,了如指掌,随口就能讲出几个地名故事。苏州的山峰峻岭、江河湖荡、城池街巷、集镇村庄、桥梁井泉、古墩古墓等均有与之相关的传说。可以说,地名传说无处不在。地名传说既是地名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反映地名、研究地名的重要资料。
苏州的地名传说,在古代就有流传,史籍上早有记载。《史记》:“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胥山之名由此得。东汉《越绝书》云:“阖庐冢在阊门外……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虎丘。”虎丘之名由此始。穹窿山上的箭阙峰、山麓下的射渎,皆因秦始皇射箭而得名。明王鏊《姑苏志》称:“箭缺为绝顶。相传秦皇射于此,故其下有射渎。”苏州城内的人民路,宋代称“大街”,后因形如卧龙遂名卧龙街,再后改护龙街,并有传说。清张紫琳《红兰逸乘》卷四云:“护龙街,南北直贯城中。形家云:‘街为龙身,北寺塔为尾,府学为首,双塔为角,取辰巽之气也。’府学正门前双井为目,旁地为脑,出薄荷,不甚辛辣,清芳酷烈,似龙脑香,名龙脑薄荷,其茎若绞丝。”常熟的尚湖,在《大清一统志》上也有记载,“相传太公尚尝钓于此,故名”。类似这样的地名传说,不胜枚举。
据考古发现,苏州地区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自春秋时建立吴国至今,也有2500多年历史了。一代代人生活于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改天换地,苦心经营,使苏州成为江南的繁华佳丽之地。与此同时,诞生了各种地名传说,传播在民众之间,经一代代口口相传,并不断积累,数量颇多。但对于地名传说的搜集整理,过去并不重视,只有零星的记载散见于古籍之中。直至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地方性文艺团体也纷纷创建,地名传说得到重视,为人们所搜集整理。苏州市民间文学小组(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前身)成员、热衷于民间文学的人士,尤其是热衷于地名的爱好者,无分春夏秋冬,顶烈日,踏冰雪,奔波于城乡各地,认真搜集地名传说。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获得了大量的资料,经整理后在报刊上发表。苏州各区、市(县)还陆续出版了相关书籍。这部《苏州地名传说》,就是由报纸杂志上或书籍中选出来的文章构成。因而,笔者要感谢这些搜集者和编辑此类书的同人,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今天这部《苏州地名传说》。
苏州的地名传说,门类众多,内涵丰富,故事性浓,地域性强,充分反映了苏州地方的传统文化、苏州地名的乡土特色。那么,苏州的地名传说是怎样产生的呢?有哪些方面的内容?笔者对此略做分析,大体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有关神话方面的地名传说。神话是上古时代先民们讲的故事,属于口头文学。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十分简陋,人们的思维简单,不能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认为“神”能主宰一切,由此产生了神话。苏州有不少地名与神话有关。苏州古城西南的狮子山,相传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因与虎丘山上的石老虎搏斗,耽误了上天的时间,留在人间而变成的。山形如狮子,故名。太仓的黄姑村,传说是河鼓星牛郎的诞生地,牛郎织女的故事即产生于此。后“河鼓”讹为“黄姑”。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三有“黄姑庙,在昆山县东二(三)十六里(今属太仓),地名黄姑。父老相传,尝有牵牛、织女星精降焉”,该地故名黄姑村。至今那里仍有织女庙。宋代淳熙年间,苏州大旱,传说有五条龙行云播雨,挽救生灵,百姓为纪念,造了五龙庙,因而有了苏州城内的五龙堂的巷名。苏州花山的莲花峰、虎丘山的二仙亭等,都有精彩的神话。神话产生地名,地名反映神话,两者造就了地名的浪漫和古老。
二、有关历史人物方面的地名传说。历史人物是伴随着时代变革而产生的,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各地都有有关历史人物的地名传说。一个历史人物因在多地活动,甚至留有多个地名传说。春秋时期的美女西施,能歌善舞,相传她与吴王夫差在灵岩山上玩乐,由此留下了响屟廊、西施洞、玩月池等地名。秦始皇南巡到苏州,留下了箭阙、射渎、秦坡涧、秦峰塔等地名。无独有偶,宋代的康王赵构,在靖康之难中逃奔南方,一路之上躲呀、问呀、藏呀,在常熟地区留下了马化墩、下甲村、问村、帝藏村、马渡桥等多个地名。还有伍子胥、范蠡、孙武、张旭、白居易、范仲淹、张士诚、韩世忠、乾隆皇帝等,都与苏州地名有关。在苏州的地名传说中,有关历史人物方面的地名传说占了很大的比重。
三、有关动物方面的地名传说。以动物命名的地名,在地名传说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动物中的龙、凤,历来是吉祥的象征,受到大家的尊敬,因而在地名传说中十分普遍。苏州地区以龙、凤命名的山,随处可见,如龙头山、四龙山、白龙河、白龙潭、龙泉嘴、五龙桥、凤凰山、凤凰街、双凤镇等。除龙、凤外,以牛、马、虎、狮、鹿等命名的地名也十分普遍,如卧牛山、牛头泾、马鞍山、白马涧,再如老虎嘴、鲇鱼口、白鹿山、鹤鸣堂,以及甪直(神兽甪端)等。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有的为观赏对象,有的为运输工具,有的为家中宠物,有不少是吉祥的象征。这些地名传说,百姓爱听爱讲,十分喜欢。此类地名传说,也时常带有神话色彩。
四、有关形状方面的地名传说。所谓形状,是指地理物体的外表。这个物体外表像什么,就赋予其什么样的名称。地理环境变化多端,形状千奇百怪,因而地名传说也丰富多彩。如苏州穹窿山的主峰箬帽峰,形似箬帽而得名。苏州西山太湖边上,有两块竖着的巨石,极似两个老人形象,就称为石公石婆,山名石公山。《太平寰宇记》云:“石公山,在县西十里。有孤石,望如人坐其旁。又有石如人状,似新妇著花履焉,或名新妇岩。”常熟有一方塔,因塔是方形而得名。昆山萧墅村有条河浜,河浜上头尖,像剪刀头;下头大,像圆曲的剪刀手把,此河浜活像一把剪刀,所以叫作剪刀浜。民众根据物体的形状,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物体生动形象的传说。因有了传说,这个地方更为人所熟知。
五、有关数目字方面的地名传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目字,数目字是最容易被人记住的。在地名中,无论是山水、桥梁、街巷、集镇、乡村等,用数目字命名的十分常见。例如:一斗山路、二妃庙、双山岛、三千湾、四万荡、五龙桥、陆家浜、七丫口、八坼、九千浜、十眼桥、百步街、千人街、万年桥。用数目字来给地方命名,附上生动的地名传说,讲起来更能引人入胜。
六、有关历史事件方面的地名传说。历史上发生的大小事件,如朝代更迭、两国交战、地理变化等,在地名传说中也屡有反映。春秋时“专诸刺吴王僚”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专诸为刺吴王僚,专门去学炙鱼,其学炙鱼的地方有桥,此桥后被称为炙鱼桥。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向吴国进贡木材,因木材多而塞于渎,其处即名木渎。西宿村、歇马桥村等,因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带兵抗金,在这些地方借宿、停歇,就有了这样的地名。教师毛慧云(字杏秀)陪同外籍教师参观,坐在马车上经过一桥时,因马突然受惊,车辆不慎翻入河内,溺亡,后其学校师生为纪念她而将那桥命名为杏秀桥。这些地名传说,在民众中口口相传,妇幼皆知,脍炙人口。
七、有关故事方面的地名传说。地名传说也可说是地名故事。但故事与传说还是有区别的。传说大多是实指,故事一般是虚构。有些地名是有了故事之后才有的,往往故事中的人名或内容会被后人用作地名。有个故事,说一对青年男女同赴阴曹地府,相互帮助,共同生还后结为夫妇,两人认为是天赐姻缘,将生下的儿子叫作天赐,后其地即称天赐庄。落瓜桥之名源于书生吕蒙正落难苏州,腹中空空,为了充饥,帮助一个瓜农推车上桥,被瓜农给了一个西瓜,他却因手中无力,使西瓜落入河中的故事。胜诗墩,因三个农民与秀才在墩上对诗,最终农民取胜,故名。再如,苏州街巷桥梁地名中的张思良巷、鸭蛋桥浜、钱万里桥等,都与民间故事有关。
八、有关吉祥语言方面的地名传说。人们总希望太平吉祥,福寿安康,为此,将吉祥语言用作地名也极为普遍。如光福,因该地歼灭了流寇,再也没有歹徒来骚扰,百姓得到幸福,因而取名光福。苏州地处水乡,桥梁较多,行人几乎天天要过桥,因而,用吉祥语作桥名的随处可见,也最为普遍。如富安桥、永安桥、安德桥、长庆桥等。苏州民间有走“三桥”的习俗,正月元宵、农历八月中秋等节日,要走过三座桥,以讨吉利,故兴隆桥、太平桥、长寿桥等几乎各地都有。
九、有关行善积德、提倡孝道方面的地名传说。行善积德、提倡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延续。凡做好事、有善行、讲孝道,在民众中有一定影响的,在地名中也能体现出来。如善人桥、同善桥、慈里村等,就因前人在地方上做了善事、提倡行善而被命名。怀德井、怡泉亭、恩德湖等,为不忘他人的恩德而被命名。仁孝里、孝母坟,都是为孝敬老人而被命名。再如,磨盘山、石碾砣等地名传说,内容劝人为善,告诫人们要知足,不要起贪心,读来也生动有趣。
十、有关谐音方面的地名传说。由于年代久远、人口迁移、地区方言等多种因素,有些地名,因谐音关系,读成别音,写成别字,由此而改了地名。这在地名传说中也时有所见,时间久了,地名也随着谐音而改了。而这些地名传说,读起来十分生动,相当有趣,虽然音同字不同,但百姓也是乐意接受的。如傀儡湖,原名魁雷湖,是因大魁、大雷兄弟俩为拯救乡民,与恶龙搏斗而死于湖中,故名,后因谐音而写成今名。再如鸟嘴大桥,原名标致大桥。传说有位标致姑娘想要过河,但因无桥,坐上了两个强盗的渡船,不仅被抢去财物,还被劫持;她用计毒死了两个强盗,用强盗抢来的钱财造了一座大桥。人们为纪念这位姑娘,称桥名为标致大桥,后因谐音写成今名,也就约定俗成了。
地名传说流播于城乡各地,好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晶莹闪亮,很受大众的欢迎。地名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令人骄傲的乡愁记忆,更是一笔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地名传说搜集起来,汇编成集,付梓发行,可使地名永久性地保存下来,流传更为广泛,得到更好的保护。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