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江,西起太湖五湖之一的胥湖,途经吴中区胥口镇、木渎镇和虎丘区横塘街道、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沧浪街道,在泰让桥东与苏州古城胥门外护城河合流,全长16.6公里,是太湖东面主要出水河道之一,也是古代苏州至洞庭西山唯一水道。
胥江,因胥山得名。相传为春秋时伍子胥负责开凿的运河,故名。又名胥塘、胥口塘、横塘、兴福塘等。明《姑苏志》载:“石湖之东一溪,北流横塘,曰越来溪。自此与木渎水合流,出横塘桥,东入胥门运河,曰胥塘。”清乾隆《吴县志》:“胥口塘在太湖之滨,两山对峙,南曰胥山,北曰香山,中界一水。自胥口桥东行九里,转入东西醋坊桥,曰木渎,香水溪在焉。又东入跨塘桥,与越来溪会,曰横塘,繇跨塘桥折而南为走狗塘,荷花荡在焉。”
胥山,在胥江入太湖处以南,今称清明山,因建有清明寺得名。胥湖,为胥江所入太湖湖湾名称,为太湖五湖名之一。胥口,为胥江入太湖处,胥口镇由此得名。1997年6月,在此建成胥口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挡污、排涝、引水、航运、环保和景观等功能于一体,2004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胥江流经木渎古镇,在斜桥处与香溪水汇流,清澈的香溪水与混浊的胥江水汇合形成一条清浊分明的分水线,称作“斜桥分水”,为木渎十景之一,清吴溥曾作《斜桥分水》诗。木渎西街跨胥江有一座花岗岩单孔拱桥——永平桥,又称西津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桥面镌刻宗教色彩图案,桥洞上端有浅雕的坐龙图案。清同治十三年(1874)四月谷旦重建。刻有桥联一副:“立马望苏台,山翠万重拱虎阜;扬鞭来震泽,风涛千古泣鸱夷。”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胥江在横塘与南北向越来溪汇合,经横塘镇折东北自彩云桥经枣市桥、泰让桥至胥门外护城河,为城西水路要津,也是游湖入山的要道。彩云桥,原址位于横塘老镇北街梢、跨枫桥运河,花岗石构筑,石料加工精细,中孔纵横分节并列砌置,边孔拱圈为水泥钢筋构筑,下设纤道,两端引桥均循道路转弯,建筑颇具特色。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2月1日,拓宽枫桥运河,桥就近转向迁建在离原桥址50米处的胥江河上,保持了原桥的风貌。在彩云桥堍,京杭大运河与胥江交汇处,有一座横塘驿亭,为苏州古驿中仅存的1座,是研究中国邮传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遗迹仅是原水陆驿站的大门,修葺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清代建筑,其他馆、楼、庑、台已无迹可寻。1990年,驿亭再次修整,与彩云桥相映成趣,成为胥江岸边又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