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世人对大运河的赞誉。运河悠悠,绵延千里,孕育万物,哺育华夏。若要认真地为大运河画一张谱系图,细细拆解宛若繁星的运河名胜物产,那么元和塘一定是值得重重描摹的那一笔。
秀水泱泱,以水为脉。元和塘,闪耀在运河之畔,千百年来日夜不息,流淌至今,汇聚了人群,哺育了城镇,传送了文化。当我们拿起画笔描摹元和塘畔时,究竟可以从哪里入手?一笔画窑,两笔建镇,三笔绘三绝,元和筋骨,跃然纸上。
一窑
2023年3月,位于元和塘两侧的元和塘古窑遗址被确认为南宋“平江官窑”所在地。据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所载,绍兴十三年,宋高宗赵构举行了一次郊祭,祭祀所用的一批陶瓷器,是依据内府提供的《宣和博古图》交由“平江府烧变”。由此,学界开始寻找承担此次烧造的“平江官窑”所在地,然而多年来一直未果。因此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一举解开了陶瓷考古领域悬而未决的难题,对推进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开展“江南文化”品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延续使用的地方官窑,这片古窑群自宋代绵延至清代,静静矗立在元和塘两岸,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见证着苏州窑业的千年辉煌。它是目前苏州已发现的古窑遗存中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面积最广、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窑业遗存。其烧造的陶祭器、金砖更是反映了苏州精湛的窑业生产技术和官窑高严的工艺标准。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时光的印记,每一缕窑烟都飘散着文化的芬芳。
2023年12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一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认定及立项项目名单,元和塘古窑群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入选立项。规划建设的元和塘古窑考古遗址公园将通过构建全面的遗址价值体系,总结提炼出元和塘古窑遗址的核心价值。建设成为以保护、阐释、展示、传承元和塘古窑遗址价值为核心的考古遗址公园、城市建成区中的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社区、相城“双中心”建设的文化引擎、文旅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高地,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展示园。
▲元和塘古窑考古遗址公园概念设计图
二镇
众所周知,如今的元和街道虽然于2005年才成立,但元和街道的前身蠡口镇和陆慕镇却是历史悠久。它们依元和塘而建,因元和塘而兴。
悠悠岁月,元和塘水波轻漾,舟楫穿梭,为地处水道要冲的蠡口,带来了一派繁华景象。旧时,镇上有蠡口老街,老街南起猛将堂,北止观音堂,东为苏常公路,西靠元和塘,始建于清代中叶,是商贸集中之地。蠡口老街原街分为南、中、北三部分,由朱家桥、干煞桥、蠡塘桥衔接相连,全长约1500米,两侧商贾云集,摊贩林立,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市井风情图。
老街上的蠡塘桥,改建之前,原位于蠡口北街,蠡塘河、黄埭荡、元和塘三河相交处,是一座沟通中街与北街交通的单孔古石拱桥。站在桥顶,可西望黄埭荡,水天一色,视野开阔,也可俯视元和塘,碧波南去,蜿蜒如带。每当夜幕降临,渔火点点,鱼羹香气随风飘散,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几分诗意与温情。
元和街道另一前身陆慕镇位于苏州古城北郭地带,西有虎丘和阳山,含步步高升之意,东为阳澄湖,合子孙绵延之兆,在古人眼中,可谓是一块人人称羡的“宝地”。而陆慕的兴盛,与元和塘也息息相关。
▲陆慕老街
唐代开始,沟通南北的元和塘,不仅是重要的古航道,更是沿线城镇繁荣的摇篮。明代开始,陆慕成为御窑金砖的生产基地,元和塘东边成为当年金砖的集散地,河面上打着“苏州府”灯笼、运送金砖的官船往来不断。而以元和塘为中轴线,陆慕老街也由此形成,街河并行、傍水筑宅、面街枕河,尽显江南古镇的婉约风韵。
元和塘,不仅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交汇点。它见证了江南的繁华与风雅,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绝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道:“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不仅文人才子多,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也数不胜数。2007年,苏州相城区被授予“中国民间工艺之乡”的称号,“相城十绝”更是被广为赞颂,其中就有元和的御窑金砖、陆慕泥盆、元和缂丝。
御窑金砖,产自陆慕,明清皇家建筑瑰宝,以优质黏土为原料,经多道复杂工序制成,每一块金砖都质地坚硬、声音清脆。从明永乐起,专供故宫、天坛等重要建筑使用,尽显皇家奢华与威严。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
陆慕细腻的土质,除了用来烧制金砖外,还用来制作出了另一样著名的工艺品——陆慕泥盆。南宋宰相贾似道痴迷斗蟋蟀,其用盆多出自陆慕。至明代,宣德帝热衷此道,诏令苏州知府进贡,陆慕工匠选用优质黏土,经捶打练泥、精雕细琢,融入多样造型与图案,成为贡品。
“机中织锦惭秦娥,唐宫刺绣如拙何”,缂丝,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被誉为“一寸缂丝一寸金”“织中之圣”。北宋末年,宋朝迁都临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很多名工巧匠被带到南方,缂丝也因此传入江南,主要集中于陆慕、蠡口一带。传说,宋徽宗极为喜爱缂丝,命画师提供画稿,让缂丝匠人依样创作。匠人们以“通经断纬”技法,运梭如笔,将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生动呈现。作品细腻逼真,承载千年文化,无愧指尖传奇。
一片塘,一座城。元和塘以其流淌不息的流水,滋养着沿岸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文明。它的波光中,倒映着古镇的繁华与静谧,承载着商贾的梦想与文人的情怀。它是历史的脉络,是文化的摇篮,是运河风韵中永恒的诗篇。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今日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