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地名---十全街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0/12/11 9:07:33     

吴文化地名---十全街

 

十全街,位于苏州古城葑门内,东起安里桥接葑门路,西至人民路与书院巷相对,全长约2千米,宽10~24米。北与苏城第三横河东段南侧分支平行,至今仍保留着古城“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传统格局。


今十全街,原分为三段:安里桥至星造桥段,原名葑门大街,在1949年的《最新苏州地图》上已无此名,而与十全街合称。星造桥至乌鹊桥段,原名十泉街。清同治《苏州府志》载:“十泉街,旧传有古井十口,故名。”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均驻跸于带城桥下塘的苏州织造府行宫内,十泉街是必经之地。因乾隆自号“十全老人”,便将街名改称“十全街”。乌鹊桥至人民路段,宋至明称孝友坊巷、南园东巷,清以后称大太平巷。1964年完成十全街拓宽改造(沧浪区志载)。1966年时,并称友谊路。1980年,统一改称十全街。


改革开放后,苏州古城的街坊改造为十全街再次引来了的勃勃生机。2004年十全街完成全面整修,街面平整宽阔,两边民房、商铺修葺一新,粉墙黛瓦,古色古香,极为美观。街两旁的梧桐树,枝茂叶盛,一片苍翠,为夏天行走在街上的人们撑起来了一片遮阳的绿荫,清风徐来,凉意阵阵,无法想象苏州人竟然还有“晒煞十全街”的俗语。那时候,十全街非常狭小,只容一辆人力车通行,街旁没有空地不能植树,每到夏天烈日当头,没有绿荫就当然要“晒死”人了。


与十全街“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是北侧的古城第三横河,俗称十全河,沿街民居商铺至今仍保持着前街后河的格局,正是“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苏州水乡特色风貌。十全河上依次纵跨着帝赐莲桥、福民桥、乌鹊桥、带城桥、星造桥、百步桥等十余座桥梁,差不多每百米就有一座,绝大多数年代久远。其中,平桥直街南口的乌鹊桥,历史最为悠久、著名,相传桥与阖闾城同时建造。旧时,桥边有乌鹊馆,故而得名。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对乌鹊桥情有独钟,多次赋诗,写有“乌鹊桥红带夕阳”“乌鹊桥头冰未消”“乌鹊桥高秋夜凉”等佳句。宋杨备诗云:“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翩翩;虽然上属牵牛分,不为秋河织女填。”明高启也有诗云:“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夜来吴娃桥上过,只道天边织女行。”这两首诗将桥名与“牛郎织女”的神话联系起来,极富浪漫色彩。1945年,著名书法家蒋吟秋倡议重建,并书写“乌鹊桥”三字,用汉白玉镌刻嵌入桥栏中部。1987年再建时,这块桥名碑仍保留在新桥上。


星造桥在迎枫桥弄南口,出十全街直对苏州饭店,始建于明代,名善教桥。清雍正年间(1723~1735)重修。相传,天上一块殒石落在桥附近,里人以为吉祥,在重修时便将陨石砌入桥中,故而改名“星造桥”。后俗称“新造桥”。1966年曾改称立新桥。1984年再修时,桥栏外侧阴刻行楷填红“星造桥”桥名。


十全街位处古城东南,靠近南园,古朴宁静,因此有许多豪门巨宅,名人旧居。十全街东端南侧的“尚书里”,为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彭定球、彭启丰祖孙状元的“尚书府第”,时称“葑门第一家”,彭家故居已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彭定球,康熙十五年(1676)状元,官至翰林院侍讲,并出任编纂《全唐诗》总裁。他一生著作很多,有《南文稿》、《南诗集》等。其孙彭启丰,雍正五年状元,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和兵部尚书。彭氏诗礼传家,人才辈出。据史料统计,在清代的近300年中,彭家出了两名会元、状元,一名探花,14名进士,31名举人,7名副榜,附贡生多达130余人。


十全街265号“怀厚堂”,为明王鏊后裔王颂蔚的故居,其妻王谢长达创立振华女校——今苏州市第十中学前身。十全街111号、今南园宾馆内,有民国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故居“阙园”,也称“曲庐精舍”。李根源定居苏州期间,寻访和调研吴地历史古迹,著有《吴郡西山访古记》,为吴地文化作出了贡献。南园宾馆内还有一幢楼房,名灌木楼,原是收藏家何亚农故居。其次女何泽慧被誉为“中国的居理夫人”,女婿钱三强更是中国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原子能事业和中国科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正是有了这些丰厚人文历史,十全街一度成为苏州当地著名的涉外宾馆街。如南园宾馆、南林饭店、苏州饭店、姑苏饭店等,专门接待外国贵宾和华侨。因而,十全街被称为友谊一条街,这也是一度改称“友谊路”的由来。


苏州的街巷,因为这些历史而沉淀了千百年的古老韵味,经久弥香。十全街也是如此,不管是晨羲载曜,还是华灯初上,这种生活的韵味无处不在,而且越发的令人沉醉。


(特约撰稿:莫俊洪)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