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地名---道前街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0/12/11 8:56:02     

吴文化地名---道前街

 

道前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部,东起人民路饮马桥北堍,与十梓街相对,向西至阊胥路与三香路相连,全长1430米,宽30米。明清时,此处为官署集中地段,由东向西分别称作卫前街、府前街、道前街。1966年,合称红旗西路。1980年,统一复称道前街。


原卫前街,东起饮马桥北堍,西至原西馆桥(今东美巷、西美巷口)。宋代因府仓在此,名府仓前街。明代实行卫所兵制,设苏州卫指挥使,以宋代府仓故址为卫署所在地,故名卫前街。卫署故址,今为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所在地(西部原为卫前初中即市十七中学,撤销后并入市立医院)




原府前街,东起原西馆桥、西至养育巷口。宋代名西馆桥西街。因明、清两代苏州府署设在街北,故名府前街。苏州府署故址,民国时为吴县县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苏州地区农副工业展览馆、吴县第一招待所,1997年改建为苏州市会议中心。


原道前街,东起养育巷口,西至歌薰桥接学士街,再折南至胥江路由万年桥出城。宋代称明泽桥(即今歌薰桥)东街,明代设苏松常兵备道于此,因街在道署前,故名道前街。苏松常兵备道署在清雍正八年(1730)改作江苏提刑按察使署(即臬台衙门)。民国时,为江苏高等法院所在地,1937年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曾在此与当局展开斗争。1949~1968年为苏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二十世纪70年代起,改为部分苏州市级机关所在地至今。道署建筑现存有主轴线上的门厅、北部的二堂、内宅和东面的二路各四进建筑;工字殿与楼厅均面阔五间,硬山式,中以卷棚顶穿廊相连。东路有一贯通南北的巷,最北端为一内宅,楼前为蓓园,当时的建筑规制、风貌仍依稀可见。




1950年后屡有拓宽,但道前街西段仍需渠道学士街至万年桥出城。1970年,拆城墙建红旗桥西跨护城河,直接阊胥路,始成现状。1984年进行“两板块”路型拓宽改建工程,铺设供排水、煤气管线,疏浚河道、整修驳岸,并对红旗桥加宽改建,配置雕花石栏,更名为姑胥桥。道前街南边沿河房屋同时拆除,开辟为滨河绿化带,以银杏树为行道树种。这些银杏树经过三十多年都已长大成材,每到深秋,在金黄的银杏树和落叶装点下,道前街已成为姑苏城内的一道美景,引来无数的市民前来观赏。


(特约撰稿:莫俊洪)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