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专家介绍
荣誉证书
专利证书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地名动态
媒体关注
地名研究
地名理论
地名法规
专家建言
学术研讨
地名文化
吴文化地名
视觉地名
地名故事
地名图书
地名服务
地名标准化服务
地名信息管理
标准地名查询
交流互动
太湖里的鼍山岛,怎么念?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4/4/11 9:03:56
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中,有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小岛。根据行政区划,小岛坐落在东山和西山的分界点,距西山石公山、东山陆巷古村均约2公里。
据《西山镇志》记载,桃花岛旧名“大山岛”,面积不足三百亩,岛最高处的海拔也不超过55米,全岛由石灰岩组成丘陵地貌,附近还有一个小岛,距离大山岛约有六百米,面积更小,约为大山岛的五分之一,因而得名“小大山岛”。两座小岛虽然面积都不大,且还都是无人居住的荒岛,但岛上风光却也迷人,登临小岛,远眺西北,西山岛晴岚叠翠,奇峰缥缈;遥望东南,则是莫厘峰蜿蜒而入湖中,陆巷古村炊烟依稀,俨然一派超乎尘外的桃花源胜景。
1929年7月5日,李根源等一行乘船自东山至西山,李根源在《吴郡西山访古记》卷五中记下一笔:“经大山,泊大鼍、小鼍、香篮(三岛均无人住)时许,游览一周。过箬帽山,抵石公山。”一小时左右就可以游览三岛一周,可见其小。
综合文献来看,大山岛地名的出现,应该不会早于民国初年,且是当地的俗称,正确的地名应该是“鼍山”或“大鼍”“小鼍”。在王鏊《七十二峰记》中有记:“与鼋山、龟山南北相对,曰鼍山,旁曰小鼍,若螺者青浮。二鼍之间,若隐若现,曰惊篮。”2002年版《东山镇志》也有记载:“境内大鼍山亦在东山之西太湖中,其邻近一山为小鼍山。《太湖志》作大箉、小箉,今人亦呼为箉山。在两鼍之间又有一山,名惊篮山,亦称香篮山,与西山石公相近。”位处大鼍、小鼍间的香篮,面积不过一亩地,因其上有山石中断,有天生石梁跨其上,形如香篮柄而得名。由于开山采石的缘故,如今海拔已不到五米,丰水期全都浸入水中。关于这三个岛,当地还有“二龙戏珠”的传说,说是二鼍常会在明月当空之际,悄悄来此拍浪嬉戏,故清人吴庄《惊篮山》有诗曰:“西来急雨打菰蒲,还趁狂飙走莫湖。要看惊篮惊底样,二鼍拍浪夺骊珠。”
鼍的读音为tuó,非常接近当地人读“大”(dà)的发音。鼍,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大名鼎鼎的扬子鳄。如果从空中俯瞰,整个大山岛的确很像扬子鳄昂首浮游的样子。读过《西游记》的人或还记得,泾河龙王之子,西海龙王的亲外甥就是鼍,鼍龙初时荒唐,后被观音菩萨收服,化身妖怪,磨炼唐僧,最终自身也得正果。在《初刻拍案惊奇》中有一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说的是以鼍皮蒙鼓面,声闻百里,而它的二十四根肋骨中,根根都藏有一颗稀世珍宝“夜明珠”。这固然都是小说笔法,但也说明鼍虽然其貌不扬,却始终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神物。时至今日,太湖地区还流传着许多与鼍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诸如“观音收鼍”“鼍龙出岛”“二龙戏珠”等。
在大鼍岛中央,有一湾深泓,人称是太湖中最大的岛中湖。湖水清澈,鱼虾欢腾,水面至少也有好几亩,湖岸四周布满了绿色植被,景色十分优美,尤其是在月光映照下,波光熠熠,说其宛如夜明珠,丝毫也不为过。更神奇的是,在湖底处还有一口深不可测的水潭,水潭直通太湖,每逢太湖水急浪高时,湖中便会呈现出阵阵波浪,相传这深潭就是鼍龙进出家门的通道。这不由让人联想起杨文骢《洞庭曲十首》所咏的“夜过大鼍山,古有投龙事。每闻打鱼人,网得金简字”。难道说,这里也是祭祀龙王的地方?于此,清人叶承桂《太湖竹枝词》有一首曰:“大鼍山下暮烟平,小榜冲烟一叶轻。朗诵钱王投水简,只防潭底睡龙惊。”自注:“按大鼍山在东山之西。《林屋遗记》:‘嘉定初,民于山下采藻,获吴越王所投金龙玉简。简以银制,长九寸,篆文隐然,皆以朱漆填鈒,题云太岁壬戌,宋建隆二年也。’《洞庭记》:‘宋嘉定初,民于龟山下采藻,得一银简,上刻篆文,有岁月朔日,其文云,伏愿斗牛分野,吴越封疆,年年无水旱之忧,岁岁有农桑之乐。盖吴越王祈稔之意。’又东皋里湖在林屋山东,昔吴越王尝投简祭祷洞仙水府龙王,其简以黄白金为之。”
鼍山在民国时改称大山岛,近年又别称“桃花岛”,不得不提起道家传人游玄德先生。1988年,时已是武当玄武派内家拳宗第十四代掌门人、武当山太和宫住持的游玄德先生,从《梧桐山集》《神仙诗集》等古籍中获悉,祖师张三丰当年曾在太湖洞庭山云游,便萌发了寻找祖师踪迹的想法。在弟子的陪同下,他走访了西山林屋洞、毛公坛等道家洞天福地后,泛舟登上了这座孤岛,游先生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小岛打造成集文武医道、琴棋书画、学功养生、休闲娱乐等为一体,为各界人士提供一处怡情调逸、修心养生的去处。
1996年7月,随着苏州大道文化度假村奠基仪式的举行,大山岛也随之别称“桃花岛”。又经18年努力,时至2014年,一座颇具现代旅游特质,同时富含历史文化底蕴的新景观,已初露端倪,呈现在三万六千顷太湖之中。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日报
上一个:
全省首批!苏州139个乡村上榜!
下一个:
苏州小巷——剪金桥巷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
苏ICP备200150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