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地名---盘门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0/12/11 9:02:38     

吴文化地名---盘门

 

盘门,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唐陆广微《吴地记》载,“盘门,古作蟠门,尝刻木作蟠龙,镇此以厌越”。或因“水陆相半,沿洄屈曲”而以形得名。


公元前514年(吴阖闾元年),伍子胥向吴王阖闾进献“兴霸成王”“必先立城郭”之策,“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并劈城门八座。盘门即为其中之一。




现在的盘门,与南宋《平江图》碑所绘,方位相符,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门在南,陆门在北,两门交错并列,与两翼城墙连为一体,总平面呈曲尺形。是苏州古城现存最完整的城门遗构,也是现今全国仅存的典型水陆并联古城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著名古建筑学者陈从周先生曾这样评价盘门:“盘门是依水筑城,水陆结合。水城构造与附近吴门桥相互呼应,成为一个整体,是江南水乡城墙中突出的。现在这样的水城已经找不着了。北京看八达岭长城,苏州看盘门,一北一南,一山一水,可以对我国城墙建筑有一个全貌的了解。”




盘门的陆城门,分为内外两重。内外门之间为略呈方形的瓮城(又称月城)。中国古代城墙的传统瓮城制式,是将其设于主城门外,从而成为大城城门外的一个起防御作用的小城。在结构上,盘门瓮城两侧与城墙、城门连为一体,可以阻遏敌方使用攻城武器对城门的直接进攻。同时,即使敌方攻破城门而进入瓮城内,也会如瓮中之鳖一般受到城墙上居高临下的箭弩、擂石等的射杀和攻击。紧挨着陆城门的水城门,也由“内外两重拱式城门和水闉贯穿组成”“水门内外两门原来都有水闸,在城台上用绞关升降起闭,不仅战时可严防敌方水军攻击,而且平时也有防洪和调节城内水位的作用。”盘门的这种完美设计,成为易守难攻的绝佳军事防御阵地。




盘门与城门外的吴门桥、城门内的瑞光塔一起组成了“盘门三景”,作为1999年对外开放的盘门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向世人展示着深厚的吴文化底蕴。


(特约撰稿:莫俊洪)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